茶叶里的“黑科技”,竹叶青四季鲜爽背后的奥秘

茶叶里的“黑科技”,竹叶青四季鲜爽背后的奥秘

145阅读 2022-03-29 10:03 品牌

▎茶来自草木,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,又因科技而颠覆生活。以科技赋能,峨眉高山绿茶竹叶青让古老的茶业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智能交通、无人工厂、智慧家居、VR直播……科技正在颠覆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行业,赋予生活和各个产业以更广阔的创新和想象空间。

在农产业中,大量自动化、智能化和远程控制手段被应用,科技在彻底改变农民千百年来“靠天吃饭”,高度依赖自然和手工的命运,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和生产效率。

而在茶行业的前端生产中,可以看到,古老茶业的生产和饮用方式,也正被科技重新定义。

无人机采茶、沉浸式购茶、越来越多的智慧饮茶方式在出现,就在不久前才结束的冬奥会上,冬奥村的泡茶机器人因为一套行云流水的投茶、注水、出汤操作也在不断吸睛,彰显着现代科技与传统茶文化的融合。

中国是饮茶消费大国,国人喝茶最讲究的是茶叶的品质。但在传统茶行业,如何保证规模化生产中茶叶品质的稳定是一大痛点,每一个制茶师傅的手感、情绪甚至喜好,都会左右茶叶本身的品质。

在中国六大茶类里,最早可以观赏到,最早可以品饮到的是绿茶茶类。但绿茶以鲜为贵,很容易随着时间氧化变质,绿茶保鲜更是一大难点。

中国绿茶,当看峨眉。峨眉山茶“始于西周,发乎于秦汉,盛名唐宋”,“茶尤好,异于天下”的赞誉广为流传。而发源于峨眉山下的高端绿茶品牌竹叶青,坚持“高山、明前、茶芽”三大标准,采摘时间比明前更“鲜”,最早2月就能开始采摘,是每年中国绿茶中最早上市的春茶之一。

拥有明前春茶的特殊季节性,只在春天最美好的30天制作,时令茶竹叶青为何还能四季如新?

正逢竹叶青与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联名春茶上市,带着这个好奇,我们来到了竹叶青位于四川峨眉山的生产基地,探寻竹叶青四季鲜爽背后的“科技”密码。

古老制茶,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

来得更早,却能更鲜爽,竹叶青的奥秘是用科技改变了传统制茶方式,同时又将古老精湛的制茶工艺融入到现代科技之中。

斥资亿元打造全自动、清洁化封闭制茶生产线之下,竹叶青独创的从初加工、精加工、保鲜到包装的“五重锁鲜科技”,是四季鲜爽背后的技术核心。

传统制茶工艺中,绿茶鲜叶在采摘后,通常会历经摊晾、杀青、做形到干燥的加工过程。无论是传统制茶还是现代制茶,杀青都是初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,也是奠定品质的第一关。

中国自古就有釜炒、烘青、蒸青三法。当下工业化生产的绿茶,多以热风机作空气导热杀青,主流的机械杀青技术为滚筒杀青和蒸汽杀青。

而竹叶青则采炒青和蒸青两种技术之长,创新了一套独有的杀青工艺——“高效快速杀青技术”,这也是五重锁鲜科技的第一步。其通过将高温加湿热风杀青与滚筒杀青相结合,快速实现均匀、透彻的杀青效果,初步锁住了茶叶的鲜。

经杀青后,茶叶被运往精加工车间,去掉片、木等杂质的整体外形,便进入重要的提香环节。

对优质绿茶来说,香是绿茶的特征之一。

传统的提香方法最开始是在锅里煮,然后再到烘箱、烘柜、烘干机,但普遍是断断续续工作。提香到什么时候合适?多靠制茶师的感觉,而制茶师的感觉每天都会因为周边的环境温度、湿度、茶叶大小、茶叶含水量高低而变化。

竹叶青茶业产品运营中心总经理刘祥云告诉钛媒体,竹叶青独有的嫩栗香是在鲜爽上更进一步,采用持续稳定的焙火二次提香,即“高温快速提香技术”。

为何选择二次提香?这其中也有“门道”。

“一次焙火,温度高了会产生高火味,温度低了,又会焙不透。”刘祥云解释道,“第一次焙火温度稍微低一点,第二次保持在130度左右,最后经过风机后就能达到室温。”

刘祥云表示,茶叶的香气滋味不在于外部温度的烘焙时间,而在于茶叶本身的物质变化,所以“130度左右”的焙火温度,不同于传统茶厂的调控锅温、火温或风温,它调控的是茶叶本身的温度,来充分激活茶叶香味分子。

作为竹叶青全年香气与滋味稳定的保证,“高温快速提香技术”助力其在90s内便达到稳定的提香效果,大幅度提高了制茶工序效率,而独特持久的嫩栗香,也让消费者产生“一见钟情”的口感。

五重锁鲜,在工艺突破中保留更多鲜爽

鲜爽是春茶绝对不可错过的口感,但春茶又不易保存,被称为一季之茶,含水量是决定其保鲜时间的重要一环。

事实上,茶叶含水量并不是越低越好,太低了品质会变单薄,过高了又易陈化霉变。根据国家标准《绿茶》GB/T14456.2,炒青、蒸青、烘青绿茶水分含量为小于等于7%,但竹叶青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了仅有3%。

经过整整38道加工工序,106项检测标准和五重锁鲜科技的加持,竹叶青的茶叶才从工厂传递到消费者手中

据刘祥云介绍,“控水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,充分发挥名优芽型绿茶的香气和滋味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。我们曾经做过前处理,把水分降低一点,然后再去做提香,结果却并不好喝。水分过低,在几分钟的提香过程中,转化就不充分,茶叶还是需要一定的水分来共同作用。”

在初加工阶段,竹叶青就已经将茶叶水分控制在8%左右。经过了无数次尝试,竹叶青的研发团队独创精准水分控制技术,做出3%的最佳含水量,给消费者提供了可量化的鲜爽指标。

不过,从年头到年尾,竹叶青全年鲜爽的秘密,还藏在一万五千立方米的保鲜库里。竹叶青拥有全国最大的名优绿茶保鲜库,并将其分为15个库房分别控制。

保鲜温度高低直接影响茶叶的鲜爽口感和鲜嫩香气。绿茶颇为“娇嫩”,在常温未密封状态下容易氧化,冲泡后香气变弱,滋味变薄,冷冻又会抑制茶叶活性,因此通常以0~5℃冷藏存放,可冷藏时间久了,茶叶还是会发生化学变化。

在国内的名优绿茶品牌中,竹叶青首创并公开提出三段控温的“低温冷冻保鲜技术”——巧妙地根据茶叶预期使用时间和状态将其分别放入零下10到15摄氏度、0-5摄氏度、10—15摄氏度保鲜库进行科学锁鲜,待使用时再加工。

但在实际操作中,其实并不简单。

刘祥云告诉钛媒体,在保鲜过程中,冷冻保鲜必须要先有一个后续缓慢的升温过程,这要求保鲜库房面积足够大,否则茶叶的搬运和进出都会影响本身的品质。

“茶叶经历冷冻必须要有一个过渡,同时还必须是做成半成品,后面配合精加工模式才行得通,很多工厂在春茶加工的时候就直接做成成品再冷冻,品质很难保持稳定。”

由此,“低温冷冻保鲜技术”再配合独有的库房,竹叶青才彻底解决了绿茶在常温下保鲜难、易氧化、营养成分流失的问题。

当我们回溯到最初的茶叶原料进厂,可以看到,借助科技的数字化力量,竹叶青已经精准把控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可追溯。而在最后的包装环节,其“独立充氮保鲜技术”,4g独立铝箔小袋包装,充氮密封,一物一码、一袋一冲,更便于消费者携带,也将茶叶的鲜爽品质保留到了最后一步。

竹叶青茶业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刘志林告诉钛媒体,在茶行业中,竹叶青率先拥抱科技,借助五重锁鲜技术塑造出品牌的标准化和品牌化,也给消费者提供了容易选择好茶的方式。

如今的五重锁鲜科技,称得上是业内制茶工艺的重大突破。正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所言,“这是我所见的中国茶企技术里最高的等级标准”,竹叶青对制茶标准的重视,也展现着对茶行业发展的远见卓识,印证了名优茶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。

融传统于科技,引领千年茶饮更高品质

近年来,制茶工艺已经历了更高效率、更大规模、更高品质、更高标准的变化。制茶工业生产线也历经了从手工到半机械化、全机械化再到数控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展历程。

“制茶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对传统工艺的把控,对茶叶品质的理解,对整个流程理念的把控。”刘祥云表示,“整个生产系统从原料初加工,到精加工,到后期的包装质检都要围绕一个目标进行,才能得到好的茶香效果,绝非仅仅只是使用一套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就可以完成。”

在国人的观念里,茶即“人在草木间”,天人合一便是自然之道。可以看到,在以科技迈向现代化、标准化的同时,竹叶青也在用特别的方式来完成对传统的尊重与延承。

在最为严苛的“论道”品级选茶环节,竹叶青运用高效的智能选型机来辅佐专业挑茶师,同时坚持千里挑一——平均1000颗茶芽中才能挑选出符合竹叶青论道级标准的1g,精选出没有瑕疵,非常完美的茶芽。

美食家蔡澜、演员刘嘉玲都对竹叶青冲泡时茶芽根根立、上下沉浮形态印象极为深刻。刘嘉玲曾言,“竹叶青的茶叶好像竹林一样,造型很美观,喝下去口感很顺滑,每一秒钟在杯子里面体现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,你在喝茶的时候也可能看到不同的人生哲学在里面。”而这背后不可缺少的都是竹叶青对传统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。

茶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,又因科技而颠覆生活。以科技赋能,峨眉山的高端绿茶竹叶青也让古老的茶业焕发着新的生机,改善着人们日常的生活品质和品饮体验。

竹叶青茶业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刘志林分享到,茶叶品质鉴赏相对复杂,很多消费者并不具备分辨能力,所以茶产业的价格混乱一直是制约茶行业发展的痛点,竹叶青率先制定了“高山、明前、茶芽”三大标准,并在茶叶包装上对采摘标准严格限定,准确标明产品等级,解决了市场上产品等级的不规范问题。

“中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关键词是品质的标准化和稳定性,这是品牌打造的基础和立身之本。”刘志林表示,以茶科技赋能标准化,竹叶青助力饮茶者无论春夏秋冬何时,都能享受到春天的第一口鲜爽滋味,也降低了消费者选择好茶的难度,让鲜爽和高端成为选购绿茶的新标准。

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连续14年高端绿茶中国销量领先,五重锁鲜科技,不仅让竹叶青做到对生产中每一个环节的水分、香气、鲜爽体验上有更精准的把控,更高效完成规模化生产,为中国几万家茶企做出了前瞻性的领先和示范作用。

展望未来,作为高端礼之选、中国茶品牌形象和茶行业的领导者,竹叶青让国茶不断飘着新香,也有望引领千年茶饮,巧妙结合匠心工艺和科技内涵,让这个古老的传统茶行业通过科技赋能,走上更高的品质台阶。

上一页:下关“宝焰”——从青藏高原燃遍中华大地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